竞价跌停板是指在股票交易中,在开盘竞价阶段出现的股价下跌到一定幅度后,达到设定的跌停价格,导致股票无法继续交易的现象。当股价触及跌停价格后,即便有买方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,也无法成交,导致交易无法进行。而当竞价出现跌停板后又撤了,则意味着股价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大幅度下跌,但随后又重新回到正常交易的状态。
竞价跌停板是股票交易市场中的一种限制机制,旨在保护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利益。当股价大幅下跌时,跌停板可以阻止价格继续下跌,避免市场恶性循环和过度恐慌。跌停板的设定是基于股票价格波动的幅度,一般情况下,跌停价格相对于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有一定的比例限制。例如,某股票的跌停板限制为10%,即当股价下跌超过10%时,将触发跌停板,之后无法继续交易。
竞价跌停板的出现通常与市场情绪、宏观经济因素、业绩预期等多种因素相关。当市场情绪低迷,投资者普遍担心股价下跌时,容易出现跌停板的情况。此外,当宏观经济面临压力,或者某只股票的业绩预期较差,也可能引发投资者的抛售行为,导致股价大幅下跌。
然而,竞价出现跌停板后又撤了,意味着股价在一段时间内经历了大幅下跌,但随后重新回到了正常交易的状态。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投资者情绪的突然转变、市场利好消息的出现或者大量买盘的涌入等因素导致的。当市场情绪有所好转或者出现一些积极的利好消息时,投资者可能逐渐恢复信心,重新入市买入股票,推动股价回升。同时,也有可能是有大量买盘的涌入,使得股价迅速反弹。
竞价跌停板的出现和撤销,既反映了市场投资者的情绪波动,也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。在跌停板出现时,投资者普遍表现出恐慌情绪,觉得股价可能会继续下跌,因此纷纷选择卖出。而当跌停板被撤销后,市场情绪有所转变,投资者开始重新考虑市场的价值和机会,并产生买入的意愿。
总的来说,竞价跌停板是股票交易市场中的一种限制机制,用于保护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利益。它的出现通常与市场情绪、宏观经济因素、业绩预期等多种因素相关。当竞价出现跌停板后又撤了,意味着股价在一段时间内经历了大幅下跌,但随后重新回到了正常交易的状态。这一现象反映了市场投资者情绪的波动和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。投资者需要理性对待市场波动,根据自身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出相应的决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