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伙经营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模式,多个人共同投资、共同经营企业,共同分担风险和回报。然而,在合伙过程中,有时会出现一方合伙人因各种原因需要退出的情况。为了保障合伙人的权益,合伙人退出时需要进行清算,即清算合伙企业的资产和债务,合理分配退出合伙人的权益。
合伙人退出清算协议是双方在解除合伙关系时达成的一种协议,用于规定清算的具体步骤和各方的权益分配。以下是一份合伙人退出清算协议的范本,供参考。
第一条、清算的目的和原则
1. 清算的目的是合理、公正地处理合伙企业的债务和资产,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。
2. 清算过程中,各方应本着诚实、公平、公正、互利的原则进行协商和合作。
第二条、清算的程序和责任
1. 由合伙企业的负责人(以下简称负责人)负责组织和指导清算工作。
2. 清算程序包括资产评估、债务清偿、财务结算等环节,由负责人和双方合伙人共同参与。
3. 清算过程中,负责人应及时向双方合伙人提供清算进展情况的报告,并协助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。
4. 清算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由清算资产扣除后按比例分摊。
第三条、资产评估
1. 清算开始前,应由双方合伙人委托专业机构对合伙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,评估结果作为清算的依据。
2. 资产评估结果应在清算开始后的10个工作日内提供给双方合伙人,双方合伙人对评估结果有异议的,可提出书面申诉并提供相关证据。
3. 异议申诉应在接到评估结果之日起的5个工作日内提出,双方合伙人应共同协商解决争议。
第四条、债务清偿
1. 清算过程中,应按照资产评估结果的债务清偿顺序进行清偿,即优先偿还优先债务。
2. 若清算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,各方合伙人应按其出资比例承担清偿责任。
3. 若清算资产超过债务总额,超出部分应按各方合伙人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。
第五条、财务结算
1. 在债务清偿后,剩余资产由负责人进行财务结算。
2. 财务结算包括将剩余资产转换成现金、收回各方的投资本金等。
3. 财务结算完成后,负责人应向双方合伙人提供清算报告,并将各方合伙人的退出权益进行分配。
第六条、争议解决
1. 在清算过程中,双方合伙人如有争议,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。
2. 若协商不成,可向有关仲裁机构申请仲裁,或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。
第七条、协议的生效和解除
1. 本协议自双方合伙人共同签署之日起生效,至清算完成之日解除。
2. 在清算完成后,双方合伙人应签署清算完成确认书,确认清算工作的结束。
以上是一份合伙人退出清算协议的范本,具体的清算细节和权益分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。在合伙人退出时,合伙人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,共同维护各自的权益,确保清算工作的顺利进行。合伙人退出清算协议的签署将有助于规范清算程序,减少争议,保护各方合法权益,为合伙人的退出和合伙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。